今年5、6两个月,肥西县中华职教社在张立新主任带领下,对合肥锦利丰机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、县教育局、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、部分县域高校、合肥中远外派劳务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。
8家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,5家为当地大中型企业机械制造、家电配套的加工业,一家商贸企业,一家科技创新企业,一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。8家企业复工复产效果很好,没有出现员工辞职现象,员工流动性较小,员工待遇能达到保障,月平均工资一般在4000-15000元不等。部分企业利用疫情放假期间还增招了新员工,加强了对老员工的在岗培训,提升了工作能力,所有企业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逐步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预期可喜。走访调研后,肥西县社撰写了《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》的调研报告。
报告分析认为:企业用工、校企合作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。一是企业缺少技能型员工,一匠难求。少数企业开工率仅50%。人力资源部门也感觉“无米可炊”,企业委托人力资源招工,每招一个新员工需要支付人力资源部门3000元的劳务费,还是招不到工,同时用工缺问题正随着科技发展在由“数量不足”向“能力不足”转变;二是企业寻求职业学校合作,一往情深。在调研的企业中5家制造业均不同程度希望与职业学校合作培养人才,表示愿意出钱、出师傅、出实习基地寻求合作伙伴;三是技术人才更新换代加快,一技难久。人工智能普及速度加快,制造业分批引进工业机器人代替流水作业的普通员工,一线员工的学历也随之提升,已向专、本科方向发展;四是职校与县域经济发展脱节,一筹莫展。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数量不足,服务县域经济能力不足,校企合作动力不足,合作机制平台缺乏。
为此,报告提出四个方面建议:一是把思想认识提到新高度。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再提高、再培训,切实“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”。二是重点办好职教中心。对三所公办职校进行新一轮的资源优化重组,按照“一校三区”模式和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重新定位,树立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及标杆。三是理顺公民合作办学机制,依法解决投入、运行、收益处置问题。加快开发县域职教资源,充分利用县域高校资源多,人力资源机构多、培训机构多,建好合作平台,解决用工问题。四是深化改革建立保障体系。